在实验室装修领域,隔墙工程是至关重要的环节,它不仅关乎实验室的整体布局与功能分区,更对实验室的使用体验和安全性有着深远影响。目前,实验室装修中常见的隔墙类型主要包括砖墙、玻璃隔墙、彩钢板隔断(细分有岩棉彩钢板、玻镁夹芯彩钢板等)、轻钢龙骨石膏板隔墙以及轻钢龙骨水泥板隔墙等。这些不同材质的隔墙在实验室装修项目里,都有着各自独特的应用场景、优势与不足,且施工流程和工艺要求也存在明显差异,在开展实验室装修工程时,必须对这些细节予以高度重视。本篇将聚焦砖墙这一经典隔墙形式,深入剖析实验室装修隔墙工程中的各类关键要点。
一、砖墙特性解析与材料筹备要点
(一)砖墙显著优势
砖墙在实验室装修中有着诸多突出表现。首先,其保温、隔热及隔音性能相当出色,能够有效维持实验室内的温度稳定,减少外界噪音干扰,为实验人员创造一个安静、舒适的工作环境。同时,砖墙具备防火和防冻性能,大大提升了实验室的安全性,尤其在一些对防火要求较高的实验室场景中,这一特性显得尤为重要。此外,砖墙具有一定的承载力,能够满足实验室中部分设备安装和使用的需求。在材料获取方面,砖墙取材较为容易,制造和施工操作也相对简单,无需依赖大型专业设备,降低了施工难度和成本。而且,砖墙的饰面处理方式丰富多样,既可以选择简单的粉刷工艺,也可以根据实验室的装修风格贴瓷砖、挂大理石等,满足不同实验室的个性化需求。
(二)砖墙潜在不足
然而,砖墙也并非十全十美。与其他类型的墙体相比,砖墙在实验室装修施工中的耗时较长,这可能会延长整个实验室装修项目的周期。同时,砖墙的价格相对较高,对于一些预算有限的实验室装修项目来说,可能会增加一定的成本压力。
(三)材料准备细节
砌体材料:常见的砌墙用砖有粘土砖、灰砂砖、粉煤灰砖、页岩空心砖等。在实验室建设现场,需要提前规划好砌体材料的堆放场地,确保场地平整、清洁且无积水现象。对于进场的砌体材料,必须严格审核生产厂家的资质,确保其具备合法的生产资格,同时要提供产品出厂合格证。此外,还需按照相关规定随机抽取样品,送往专业的检验机构进行检测,只有检测合格的材料才能投入使用。
水泥:普通硅酸盐水泥是砖墙施工中的重要材料,一般分为 42.5、42.5R、52.5、52.5R 四个强度等级。在采购水泥时,要确保其质量证明文件齐全,并按照品种、标号、出厂日期进行分类堆放。在使用前,必须经过专业鉴定,只有鉴定合格的水泥才能用于施工。
砂:应选用中砂,且含泥量需控制在 4%以内,使用前必须进行过筛处理,以去除其中的草根、废渣等杂物,保证砂的质量符合施工要求。
外加剂:外加剂通常采用 XF - S 高效砂浆塑化剂,要求其质保书和合格证齐全,并且要严格符合国家相关规定,以确保外加剂的质量和性能稳定,不会对砖墙的施工质量产生负面影响。
水:拌制砂浆所用的水必须采用洁净的天然水,避免使用受到污染的水源,以免影响砂浆的强度和粘结性,进而影响砖墙的整体质量。
其他材料:还需准备辅助砌块、砼实心标准砖、ф6 钢筋等其他辅助材料,这些材料在砖墙施工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,必须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关标准。
二、施工前作业条件准备
场地清理与定位:在正式砌筑砖墙前,首先要将墙身部位和地面表面的杂物清理干净,确保施工场地整洁有序。同时,要精确弹好墙身门窗洞口位置线,以及在结构墙柱面上弹好砌体立边线,为后续的砌筑工作提供准确的定位依据。
标高线设置:在结构墙柱上弹好 +500mm 标高水平线,这一标高水平线是控制砖墙砌筑高度和水平度的重要参考基准,能够保证砖墙的垂直度和水平度符合设计要求。
特殊部位处理:对于卫生间的墙体(砌筑下)以及管井(砼至门下),必须浇注 200mm 高的砼,以增强墙体的防水性能和结构稳定性,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渗漏等问题。
砌块排列规划:砌筑前,施工人员应根据墙体的实际尺寸以及砌块的规格尺寸,精确计算其层数和排数,并编制详细的排列图。在排列图中,要明确标注主砌块、辅砌块、特殊砌块的位置,预留门窗洞和预留洞口的尺寸及位置,以及拉结筋的设置位置等,确保砖墙的砌筑布局合理、结构稳固。
在实验室装修中,隔墙工程作为基础且关键的环节,每一个细节都关乎实验室最终的呈现效果与使用体验。以砖墙为例,从材料选择到施工准备,每一步都需严谨对待。而随着实验室装修行业的不断发展,除了砖墙,其他各类隔墙材料也在不断创新与优化。未来,实验室装修隔墙工程将朝着更加智能化、环保化、个性化的方向发展。我们期待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,为实验室打造出更加安全、高效、舒适的实验环境,推动实验室装修行业迈向新的高度,为科研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硬件支持。
返回列表